教育─從搖籃到墳墓

概論

人類生活的主要責任與目的是追求了解。我們為追求了解所做的努力─即教育,是一個完美的過程,雖然我們在其中獲取的都是關於精神、智識及身體之存有 的面向,但指派給我們的位階卻是所有創造中的最完美型態。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從靈魂世界到永恒的這段旅程中、在塵世的這段路途就此展開,那時的我們是完 全無力、仰人鼻息的。反觀其他動物,牠們初來到世界便彷彿早已成熟或發育好了一樣。在短短的幾個小時或數日數月後,牠們就能學會所有生存必備的事物,以及 如何與牠的環境和其他生物共處。例如,麻雀或蜜蜂在約莫二十日之內,便發育成熟並學會所有需要的身體和社會技能;但我們卻需要至少二十年才有辦法獲致同等 的成熟度。

我們出生時是那麼地無助,對生命的法則一無所知,我們必須號啕著去得到我們的需要。一年之後,我們才能以腳站立,稍微走幾步。當我們大約十五歲時, 我們被期待有善惡、利害之辨。然而,若要獲得智識與精神上的完美,則需耗去我們畢生的時間。我們生命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思想上、觀念上及信仰上獲致完 美與純潔。藉由完成我們對真主─那養育者與保護者所應盡的僕人義務,以及透過我們的潛能與本領去通曉創造的奧秘,我們努力達到真正人性的位階,也才有資格 進入那另一個幸福、永恒、備受讚揚的世界。

我們的天賦能力與教育

從伊本.米斯凱韋( Ibn Miskawayh ,卒於 1030 年)的時代開始,人類的能力或「驅力」( drives )被分成三類:理性( reason )、怒氣( anger )及慾望( lust )。理性涵蓋我們所有的構思、想像、計算、記憶、學習等等能力。怒氣則指涉我們自我防衛的能力,伊斯蘭法學家將其定義為保衛我們的信仰和宗教、健全、所有 物、生命、家庭及其他神聖價值所需要的能力。慾望則泛指我們動物性的嗜好:「為 世人裝飾了愛慾的,不外是另一性別、子嗣;不外是成堆的金銀寶藏;不外是駿馬、牲畜與禾稼等;不外是所有世俗的享受 。」(《古蘭經》 3:14 )

這些驅力在其他生物身上也找得到。然而,不論是牠們捍衛生命與領域的渴望、智能、或決心,這些驅力都有其限度。可是人性卻不在此列。我們每個人都被 賦予獨特的自由意志,隨之而生的便是管教自己力量的義務。我們對管教的奮鬥程度決定我們的人性。伴隨著其他人及各種狀況,我們的能力經常會透過嫉妒、憎 恨、不和、偽善及矯飾表現出來。而它們也需要被管教。

我們並不只是由身、心結合而成。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被滿足的靈魂,倘若有缺憾,我們便找不到真正的快樂與完美。精神上的滿足唯有透過關於真主的知識 與對祂的信仰才有可能達到。我們被侷限在這個塵世中,所能經歷之獨特的肉慾自我、時間與地點,都宛如被囚禁在土牢中一般。但我們可以經由信仰和規律的禮拜 從中逃脫,並藉此在使用我們的本事與力量時能夠避免走上極端。我們毋需努力去撤消我們的驅力,但得運用我們的自由意志去克制它們,務使純淨,去導引指點它 們趨近美德。例如,我們並不被期待去消除慾望,但必須經由改造合法地滿足它。快樂會生長在我們與端正、貞潔合法連結的慾望中,而不會涉及縱樂與放蕩。同 理,嫉妒可以被導入避免仇恨的競賽中,這樣的競賽會鼓舞我們模仿那些具有高風懿行之人。

對理性作適當的管束可以令我們獲取知識,最終得到理解力與智慧。淨化與訓練怒氣則會導引出勇氣與忍耐。約束我們的激情與渴望可使我們朝純正之道發展。

如果把每項美德當作是一個圓圈的中心點,則任何遠離此中心的行動就是惡行,離得愈遠,惡行便愈大。既然一個圓圈只有一個中心,而散佈在四周的卻有無 數的點,這意謂著每項美德的旁邊都圍繞著數不清的惡行。只要在這個圓圈中發生脫軌演出,那就是遠離中心,因此無論是哪個方向的脫軌都是一種惡行。

每一項美德都有兩個端點:不足或太過。這兩個端點與智慧相連,就成了愚笨與狡獪;在勇敢這項美德上,那就是懦弱與鹵莽;在純潔上,那就是氣息懨懨與 不受控制的慾望。是故,一個人的完美,我們存在的終極目標,是在美德的這兩個端點間維持一個平衡、中庸的狀態。根據傳述,阿里.伊本.阿比.塔里布( 'Ali ibn Abi Talib )曾說:

真主賦予天使的特質是具有智力但無性慾的渴求、熱情及怒氣,動物則恰恰相反,牠們具有怒氣與渴望但無智力。而祂藉由賦予人類這所有的特質來推崇他 們。據此,如果一個人的智力能支配他或她的渴望與狂暴,他或她便可飛昇到比天使還高的境界,因為人類至臻此境所遭遇到的阻礙是不會令天使感到苦惱的。

教育的真義與價值

透過學習與一個值得欽佩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是一個證明真主聖名 "Rabb" (養育者與支撐者)的崇高責任。完成了教育,我們便能達到真正人性的位階,成為社會的有利份子。

教育對社會和個人都是至關緊要的。首先,我們的人性和情緒的純潔度是直接成正比的。雖然那些心中充斥惡感、靈魂受自我主義羈絆者看起來是人,但他們 是否是真正的人實是啟人疑竇。幾乎每個人都能夠鍛鍊自己的身體,但卻鮮少能培育自己心智與感覺的。其次,若想改善一個社群,唯一之道便是提昇年輕一代至人 性的位階,而不是把不好的人除掉。除非由宗教、傳統與歷史意識構成的種籽已在全國各地萌芽,否則邪惡的元素就會像燒不盡的野草,春風吹又生。

國家的未來端賴其年輕的一代。任何意欲拯救他們未來的人,皆應花費與他們貢獻在其他課題上同樣多的精力來撫養他們的孩子。倘若一個國家置年輕人於不顧,棄絕他們於外國文化的影響中,那便危害到他們的認同,可能會面臨文化與政治上的一蹶不振。

我們在今日這一代身上所觀察到的惡行、以及一些管理者的不適任與其他的國家問題,其實在二十五年前的統治菁英階層即已普遍如此。同理,那些承擔今天 年輕人教育的,也得為下一個二十五年內會出現的惡行與美德負責。凡是希望預測國家未來的人,可以把給予年輕人的教育和養育作一完整記錄。「真正的」生命唯 有透過知識才可能達到。由此,那些漠視學習和教導之人,就算他們還活在世上也是「死」的,因為我們是被創造來學習、以及與我們已學到的東西溝通的。

有健全的心智與思想,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科學與知識啟發了我們的心靈。因此,一個缺少知識與科學的心靈便無法產生正確的決定,易受欺騙與誤導。

如果我們學習、教導並給予他人啟發,就是真正的人。我們很難把那些無知且沒有學習慾望的人當作一個真正的人。同樣地,假設一個博學之人不因為別人樹 立典範而革新、改變自己的話,他是否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也還值得深究。透過知識與科學獲取的地位與利益,遠比那些透過其他方式得到的要高而且持久。

在了解學習與教導的重要性後,我們必須決定的是:何者應該被學習及教導?何時開始做?又該怎麼做?雖然知識本身是一種價值,但學習的目的是令知識成 為生命中的指引、以及點亮人類改正之路的明燈。由此,任何不適用於自我的知識,反而會成為學習者的負擔,而不會指引人類朝向崇高目標的科學,只能算是一種 詐欺。

不過,為了正確目標而獲致的知識,對於學習者來說,便是永不枯竭的福賜源泉。凡是擁有這個源泉之人總是像一池清水,為人們所追尋,並引導人們向善。 倘若只是用來挖空理論及令學習的片段無法消化的知識,便會引起心靈中的疑惑,使人心墮入黑暗中,這種知識與「垃圾堆」無異,在它旁邊只有困乏與徬徨的靈魂 在那兒掙扎著。因此,科學與知識應該被用來揭示人性的本質與創造的奧秘。任何知識,甚至是「科學的」知識,只要它是用來照亮人類本質的奧秘與存在的黑暗 處,那就是「真正的知識」。

家庭、學校與環境

想要保證其未來的人,絕不能對其孩子所受的教育冷眼旁觀。家庭、學校、環境及大眾媒體實應合力確保那被渴望的結果。在重要機關中的抗爭傾向,將會使 年輕人易於受到矛盾歧見的影響,而那會分散、浪費他們的精力。尤其是大眾媒體,實應跟從社群所認可的教育政策,為年輕人的教育做出貢獻。

學校必須在課程上、任課老師的科學與道德標準、以及身體狀況上盡可能完美。家庭則必須提供必要的溫暖與適合孩子成長的氛圍。在伊斯蘭的頭幾個世紀 裡,心智、心靈、與靈魂皆堅決地傾其全力在了解那「天園與大地之主」所認可的事物上。由此,每一個對話、討論、書信與事件都指向那個最終鵠的。因此,不論 是誰,都能沈浸在來自周遭環境中的正確價值與精神裡;彷彿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良師,能夠備妥個人的心靈與靈魂,並發展其在伊斯蘭科學裡至臻最高境地的能力。 而第一個令我們獲得必備教育、以至完善的學校,就是家。

家在撫育健康的下一代、確保一個健康的社會體系或結構中的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有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活,小孩子就能在家中領受良好的教育。因此,為了建立一健康的家庭生活,我們必須走入婚姻;藉此才能特別為國家的永存、以及 人口的維持有所貢獻。家中和平、快樂及安全的首要條件,就是夫妻之間在思考上、道德上及信仰上必須相互一致。如此,決定結婚的男女才能對對方有較深的了 解,而能考慮到感覺的純淨、堅貞、道德及美德等方面,而不是只顧及財富或身體上的魅力。一個喜愛惡作劇且厚臉皮的小孩,其反映的正是他或她成長的環境。一 個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會逐漸反映在小孩子的精神上,然後波及到社會。

在家庭中,長者必須以比對自己更大的慈憫對待較年輕者;而年輕人也應對他們表示敬意。父母必須互敬互愛,慈藹地對待自己的孩子,並適當地顧及他們的 感受。他們必須公平地對待每個小孩,不能有所偏袒。假如父母能鼓勵自己的孩子發展其能力並成為對他們自己或社群有用之人,那他們已給予了這個國家穩固的支 柱了。但倘若他們沒有妥善地培養其孩子,那就像是把一條毒蠍放進社群裡頭。

學校與老師

我們可以視學校為一個提供靈丹妙藥的實驗室,因它可以預防或治癒生命的疾病。而那些擁有知識與智慧來準備與管理萬靈藥的人就是老師。

學校是學習關於今世與後世生命之事的地方。它可以照亮重要的想法與事件,使學生了解其自然與人類的環境。它也能迅速地打開一條道路,揭露事物的真義,由此引導學生具有全面性地深思熟慮的能力。學校在本質上也可算是一個禮拜場所,而那些參與其中的「神聖之人」就是老師。

真正的老師會撒下純潔的種籽,並保存它。他們讓良好與健全的事物進駐心中,在生活中及孩子們會遭遇的事情上指導他們。因為學校是一個真正的教育機 構,所以首先應該為學生裝配好一個理想、一份對其語言的愛、令其最有效地使用語言、良好道德、以及永恒的人類價值。他們的社會認同必須立於這個基礎之上。

教育與教導不同。大部分的人都能教導,但僅有很少人可以教育。由缺乏崇高理想、好的禮貌、以及人類價值的個人構成的社群,就像粗魯的人一樣,在友誼 上不堅貞,也無法與人同仇敵愾。凡是相信這種人總是會感到失望,而那些依靠他們的人,也遲早會被丟下。而,能夠把這些價值裝配在個人身上的最好教育,就是 穩健的宗教教育。

一個社群的復興端賴理想主義與良好道德、以及在科技的進展中達到必須的程度。因此,貿易與技術的基本程度應該打從一開始就教導給學生。一個好學校並不是一棟只給予理論資訊的建築物,而是一個令學生為生活作好準備的機構或實驗室。

在教育中,耐心是極為重要的。教育人們是生命中最神聖、但也是最困難的任務。除了立下好的個人楷模外,老師也應具備足夠的耐心面對達到所渴望之結果 的漫長路途。他們必須深知他們的學生,並發掘他們的智力、心靈、精神及感覺。教育人們的最好方式,就是向每個個人表示特別的關心,千萬別忘記每個個人其實 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

學校提供學子們持續閱續、以及即便在安靜的時刻仍可以說話的可能性。因此,儘管學校看來不過是佔據生命中的一個面向,但它的確支配了所有時間與事 件。學子們離開學校後,便會在餘生之中將在學校所學的重新設定,並從中發出持續不斷的影響力。老師們必須知道,該如何找出一條通往學生心靈的道路,在那兒 留下令其永難忘懷的印象。他們必須藉由淬勵自己的心靈,將之打磨成一面稜鏡,好測試其傳導給學生的資訊。一堂好課絕不只是提供學子們有用的資訊或技能;還 包括得提昇他們至未知的境地。如此學生們便能洞穿事物的真義,把每個事件看成不可預見之世界的徵兆。

── Sızıntı (No: 26-41, March 1981-June 1982)

Pin It
  • 上創建。
版權所有 © 2025 法土拉.葛蘭正式網站。
fgulen.com是官方來源 Fethullah葛蘭,土耳其著名的學者和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