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的悖论: 融合虔诚与宽容

"宗教照亮良知,文明的各门学科则照亮思想,而良知和思想的结合则产生智慧。"

— 赛义德·努尔西1

马克思·韦伯在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一段著名的分析2。他说,现代社会秩序的建立,得益于一对矛盾的综合——经济上的收获和宗教上的虔诚。这种结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改变了社会与文化,首先是在西欧,然后是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方。韦伯的洞见表明了一种文化创新的理论:如果矛盾的思想倾向或者文化主题被综合在一起,那么在这个综合的过程中就会释放创造性的能量,从而产生新的范例、潮流或者制度。本文旨在研究这一过程。土耳其贤人法土拉·葛兰将强烈的信仰虔诚与宽容进行了看似矛盾的结合,于是产生了伊斯兰对话运动的范例。这场运动旨在加强对一种传统信仰的思想虔诚度,其范围已经涉及非穆斯林的信仰者,甚至无信仰者。

关于宗教的本质4,埃米尔·杜尔海穆在他的基础性著作中说,宗教信仰经常和社会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承认自己相信一个信仰系统的同时也是在宣布自己加入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如部落,种族群体或者民族,往往能够产生一个宗教信仰系统,而这个系统又会反作用于这个社会组织5。一些宗教信仰和操行总是具有社会结构,而且和它们所源自的社会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事实往往助长一些人利用宗教信仰、礼仪和制度来进行狭隘排斥和暴力破坏的活动。二十世纪以来,破坏性新技术的发展,又使各种祸害人类社会的圣战和恐怖袭击披上了合法性外衣6。信仰系统为人们提供范例,让他们理解宇宙,并从而明白人类应当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制止邪恶在世界上传播,如何防止人类社会倒退到原始的混乱状态,以及如何在言谈举止中考虑到别人。很多政治人物总是试图将集体认同感和权威的概念与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观挂上钩,从而使他们的权力名正言顺,并冠之以"神授"、"自然而然"等名衔。按照这种逻辑,如果有人敢于挑战社会秩序,那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而邪恶的社会结构则会对某个权力人物的敌人扣上一顶帽子,说他们是全世界的敌人,而对于那些政治权威的同盟,则又会说成是神圣而又正统的7

如果查看、对比宗教组织的历史,就会有令人惊讶的发现:很多宗教的教义的都具有普世性的一面,而与此相矛盾的是,宗教情感往往都被用来支持一些政权。比如说,在每个宗教的传统中,都有"爱你的敌人"这样的道德观8,当然还有一些更加温和的教义,教导人们为了高尚的精神而在生活中关心别人9。然而,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信仰传统无不被劫持并使之为一些政权的政治目的而服务,为此而牺牲了宗教的普世性。近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当中,上自基督教和平主义运动和罗马帝国的联姻,下至如今的巧立名目、以真主的名义为国家恐怖主义、战争和自杀性爆炸等等所作的种种开脱,这中间充斥着宗教机构与政治权威之间的合作。

尽管人间的思想先知们在他们的教导中不乏结合宽容与虔诚这样的宗教思想,但是在当今世界,无论是CNN还是其他的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和世界各地的出版物中,这样的现象还是非常少见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法土拉·葛兰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在多大程度上对这两个全然迥异的概念进行了结合。我们先简短回顾他对宗教虔诚的论述,然后再从本质上讨论他所提倡的宽容与对话。

葛兰的宗教虔诚

葛兰出生于安那托里亚的一个村庄,家庭中具有浓厚的穆斯林传统和强烈的思想熏陶。父母亲对葛兰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葛兰回忆说他的母亲"给全村所有的女人和我教古兰经,而当时诵读古兰经是会有人告发、要吃官司的10"。他童年的乡村生活环境有可能对他成年后所坚持的礼拜、参悟的生活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他回忆说,"古老的村庄总是有一种令人愉悦的宁静与安详。"

"清晨灿烂的阳光,大羊和羊羔们的叫声此起彼伏,鸟儿和虫子们都在欢唱,所有的这些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快乐的涟漪,并在心中加入大自然内在、深沉的大合唱......

这个世界是后世的近邻。在这个世界上,呼唤人们礼拜的声音此起彼伏,超绝人类的语言号召我们加入另一场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一个更为深沉的思想世界11"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古兰经,而"我从4岁的时候就开始礼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丢弃过一番礼拜12。"他很早就开始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专注于做礼拜、深思参悟,写作并讲授宗教知识。他远离家庭生活,选择苦修的道路,终生致力于礼拜和追求宗教信仰,没有任何财产。他勤于笔耕,著作极其丰富,从现代世界对信仰提出的种种疑问,到对伊斯兰和穆罕默德的基本介绍,等等,各种各样的思想话题,他都有著作论述13

葛兰的著作在土耳其非常引人注目,因为在那样一个世俗化的环境中,这些著作是非常专注于宗教的,而在那个政治氛围非常浓厚的环境当中却又显得对政治漠不关心14。伊斯兰和其他的宗教教义都遭到诽谤曲解并被一些人扣上异教徒和叛逆者的意识形态大帽子。在这样一个国内和国际环境中,葛兰得以游刃于宗教与世俗、伊斯兰与非伊斯兰之间,宣传他得益于苏非感悟的思想,强调对人类的热爱,强调伊斯兰对"现代性,民主和进步"的兼容性15"。

葛兰主张宽容

先知,祈主福安之,曾经对穆斯林下过一个定义,说,穆斯林就是一个在言行上不伤害任何他人、最值得信任、最能够代表世界和平的人16

在葛兰看来,对他人的宽容和真正的跨信仰对话,不是有待在未来的天堂当中才能实现的美好理想,而是当今时代作为穆斯林的核心意义所在。实际上,他认为宗教的本质要求进行对话17

也许法土拉·葛兰所说的宽容的意义远非"宽容"这个词语所能表达的清楚18。葛兰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伊斯兰降临之前的众先知们,那么这个人就不能算是穆斯林:"作为一个穆斯林,我接受人类历史上,真主派遣给各个民族的先知和下降给他们的经典。我认为,相信这些先知和经典,是作为穆斯林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段话中,他所明确强调的,不仅有西方世界传统上所强调的跨信仰对话——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之间的对话——而且还"坚持与其他的世界性宗教进行对话19"。

自先知以降,穆斯林至少在他们比较宽宏大量的运动中都强调犹太人和基督徒,和伊斯兰的信仰者一样,都具有特殊的地位。(伊斯兰被认为是完成了两位前辈先知未竟的事业。)葛兰则在这种认识上更进了一步,用比喻的方法对宗教进行了定义

"宗教是真主用他的仁慈和恩赐所演奏一曲交响乐20。"交响乐的特点是,它融合了各种各样的乐曲和乐器。很多人演奏同一个音符,这不能算作是音乐的和谐,而众人用同样的乐器演奏,这不能算作是交响乐。

虔诚与宽容:诠释一个和平的伊斯兰

 

为所有的善举而喝彩;为人们信仰的心灵而感恩;善待信士们。对待非信士们要温和文雅,要化解他们的嫉妒与仇恨。像弥赛亚那样用你的气息唤醒人们。

——法土拉·葛兰21

要想融合虔诚与宽容,就需要将伊斯兰定义为一种和平的传统。这种传统提倡宽容,反对设置障碍,反对将任何与自己的教派的教条和制度不相符的人排斥在外。葛兰不但主张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信士,而且主张对待非信士也要温和友好,而且他就是这样身体力行之的。

他总结说,宗教的目的就是提升一个人的心灵,使之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他/她过一种更为高尚的生活,关注更为高尚的价值观。他是这样说的,

无论信仰者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执行他们的信仰,这些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如,爱、尊重、宽容、宽恕、仁慈、人权、和平、兄弟情谊、自由,等等,都是所有的宗教所提倡的。传递这些信息的人在他们的教导中对这些价值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些人有,摩西、耶稣、穆罕默德,祈求真主赐予他们幸福与平安,还有佛祖释迦牟尼,甚至还有拜火教的创始人、老子、孔子以及印度教的众先知们22

葛兰对伊斯兰的定义,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方面,也就是我们将接下来进行讨论的,即葛兰从苏非传统出发,强调伊斯兰传统中的思想层面,关于对话活动的理论和实践,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培养全面的和平环境,以及他发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运动。

苏非的解决方式

葛兰之所以能够将虔诚与宽容进行结合,原因之一就是他强调苏非是伊斯兰的思想层面,是伊斯兰的"内心生活23"。葛兰对伊斯兰的阐释具有浓厚的苏非色彩,这一点毫不奇怪——土耳其的伊斯兰教整体上都具有这种特点24

伊斯兰是一个多面体——制度的一面,政治的一面,个人生活的一面,思想心灵的一面,等等。其中思想心灵的一面被看作是广泛传播的苏非神秘主义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么多的层面,穆斯林的道路才能够达到一种对他人的开放程度,而这种程度则是信仰的制度层面所无法达到的。制度层面的任务是划清界线、强调不同,而思想传统的任务则是敞开心扉、消除差异。从思想经验的高度来看,所有的界限都会消失,就好像从月球上来看,地球上所有的国家界限都会消失一样。葛兰在他大量的有关信仰的著作和演讲中所强调的,正是伊斯兰的这个层面。

葛兰认为,思想实践和道德比礼数和教条更为重要。这种态度为他和其他宗教传统的对话敞开了大门。苏非对爱的强调,乃是一个信士信德的核心,这将使关注的焦点从制度和礼数的层面,转移到将对真主的爱和对他人的爱进行融合。葛兰坚持认为"爱是每个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这是一道四射的光芒,一股能够所向披靡的力量25。"从这种燃烧般的激情当中升华而出的是一种对整个宇宙的眷爱,这种眷爱消融了信条差异,使之化为乌有。如果你是一位信士,"无论你是一位基督徒,一个犹太人,一个佛教徒,还是一个其他宗教的信仰者,...那么你都会带有一种信仰者的美德26。"一如苏非传统,葛兰认为,"信士乃是大爱之人;实际上,这种爱比电极的吸引力还要强烈。"葛兰引用了著名的苏非诗人毛拉纳·鲁米的话来解释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在扎根于自己信仰的同时,又能够向他人敞开自己怀抱:

用鲁米的话来说,这样的一个人有如一个罗盘,一只脚扎根于信仰的中心和伊斯兰,而另一只脚则扎根于众多国家的人民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这种二元境界,那是最好了。他/她的内心世界如此深沉,如此充盈着爱...与真主的联系如此密切;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成员27。

一只脚踩在自己的信仰传统中,另一只脚则自由地游走于他人的信仰之中,鲁米所启发的这种二元思想,乃是葛兰强调对话精神的出发点。

对话的理论和实践

跨信仰对话在今日的世界势在必行。我们要迈出的第一步是忘记过去,忽视争议,优先考虑共同之处。共同之处远远多于争议。

——法土拉·葛兰28

葛兰的伊斯兰形态开始于宽容,但是并没有以此为终结——他提倡宽容,而他对宽容的身体力行则更为令人惊叹。实际上,他为对话活动采取的具体行动吸引了更为广泛的人来关注他对伊斯兰作为一种和平力量的定义。最为重要的是,他开创了和土耳其的基督徒、犹太教徒、以及世俗的知识分子和政治领导人进行对话的先例,包括和东正教领袖巴沙来默斯(Barthalemeos),土耳其的犹太教大主教拉比·戴维·阿赛欧(David Aseo.)。后来,他又突破了自己的国界,与罗马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以色列的西班牙系大主教拉比艾黎亚胡·巴克什·多龙(Eliyahu Bakshi Doron)都进行了著名的会晤。

如果我们了解一下他所说的"对话的支柱:爱,怜悯,宽容和原谅29",那么就不难明白他在对话方面为什么能够获得并维持如此卓著的声誉。这样的态度,为葛兰的对话这种方式提供了基础。他以爱为开端。他说"爱,是每个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一道四射光芒,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30。"他继而阐释怜悯,说"整个宇宙可以看作是一曲怜悯的交响乐","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天地万物表现出一种怜悯,因为这是对人类的要求31。"另外两个支柱,宽容是"如此心胸广阔,我们可以对他人的错误闭上眼睛",而原谅,则"可以治疗我们为数众多的创伤32"。这些都是葛兰在古兰经中寻找到的基本原则。他指出,古兰经教导信士们对于无稽之谈和粗话恶言,不可以以牙还牙,而应当像先知那样,以高贵的态度对待他们。即便是对最残酷的敌人,也要表现出宽容与原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正是因为葛兰虔诚信仰伊斯兰,才大力提倡对待他人要宽容,而不是置自己的信仰于不顾。

谴责恐怖主义

穆斯林是友爱与温情的守护者,他们远离恐怖主义,洗涤自己身上仇恨和敌意。

——法土拉·葛兰33

葛兰强调对人类的爱,乃是穆斯林和思想境界的象征,所以他对恐怖主义进行了毫不犹豫、毫不含糊的谴责,并将他自己和伊斯兰,与恐怖主义之间划清了界限。葛兰指出,"真主的使者所宣扬的伊斯兰是普世仁慈的宗教。然而一些自我标榜的人道主义者却说这是'刀剑的宗教'。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34。"

在袭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911事件发生以后,为了澄清是非,葛兰给《华盛顿邮报》写了一封信,强烈地公开谴责恐怖主义。他在信中说:

我要在此强调,任何恐怖主义活动,无论出自谁手,出于何种目的,都是对和平、民主、人性以及宗教价值观的严重打击。所以,任何人——包括穆斯林——都不可以包庇恐怖主义活动。恐怖活动不能够解脱任何人,也不能够拯救任何人,只能让无辜的生命遭于涂炭

尽管总是有人利用宗教谋取个人利益,但是他毅然大胆声明:"伊斯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无法用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实现任何伊斯兰的目的。任何恐怖分子都不能算作是穆斯林,而穆斯林决不可能是恐怖分子35。"这些话再也直截了当不过了,但是他还是进一步解释说,伊斯兰不允许对个人权力的侵犯,那怕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也不可以,"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穆斯林就是一个不以自己的手和舌头伤害别人的人。"

尽管葛兰非常清楚引起恐怖袭击的根源往往是不公平,但是他依然认为这不能够成为以暴力伤害无辜生命的理由。而且他主张不可以利用暴力袭击作为申诉穆斯林的冤屈的时机。恐怖主义活动是错误的,这不是穆斯林的行为,就这么简单。

葛兰运动

葛兰结合信仰虔诚与宽容的实践,被称为葛兰运动。这场运动中最令人侧目的是其性质。在这场运动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很多国家建立了数百座学校,以此作为建设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的范例。这些学校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在一个更为广阔视野中促进学习,但是避免直接的伊斯兰宣传。葛兰说,并不是他一手建造了这些学校,他只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创造一个环境,教育年轻人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葛兰是这样说的: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舞台",在上面展示宇宙万物。学校要向学生们提供各种可能性,让他们能够不断地读书求知;学校即便是一言不发,那也是一种诉说。所以,学校看似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个方面,但实际上,学校则主导着整个历史。每个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就会终其一生再现他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从而产生持久的影响36

这种思想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了。比如说,梵蒂冈跨宗教对话书记处总书记汤玛斯·麦克尔评论说,他曾经访问过一个这样的学校。这个学校坐落于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这是一个穆斯林分离主义分子与政府军进行武装对抗的地方。他说,

这是一个绑架拐骗频繁发生的地方,游击队出没,明目张胆地抢劫,军事和准军事组织轮流逮捕杀人,失踪的事情乃是家常便饭。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学校在为穆斯林和菲律宾的基督徒的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让他们以更为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并和谐相处37

这场办学运动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打造一个更包容的人文环境,以便人们能够发展自己的信仰观点,同时也提升他人的福祉。

和所有的情操高尚的运动一样,葛兰运动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和谐之处,见诸于创建者的高调论述和追随者的实际执行方式之间的矛盾。其中比较显著的,M ·哈坎·雅乌兹(M. Hakan Yavuz)在一次讨论中有所提及:葛兰倡导妇女加入就业大军。应当指出的是,妇女们的确在从事一些诸如教师、教授、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管理者这样的工作。但是雅乌兹说:"葛兰的团队非常重视避免男女混杂,而且不允许妇女进入高端职位。比如说,在他广阔的组织网络中和他的媒体帝国中就没有妇女进入高层领导的职位38。"

阿拉斯(Aras)和卡哈(Caha)认为葛兰在妇女的权利方面,观点还是比较进步的,他曾经说"妇女可以担任管理者",这种观点和很多伊斯兰学者们的看法是相左的39。当葛兰运动的范围超越了土耳其本土,扩大到一些性别权利更为平等的文化当中时,将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饶有兴趣、拭目以待40

本文远非能够涵盖葛兰运动的全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波澜壮阔但又有些组织松散的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涉及到的人数在20万到400万之间,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葛兰的追随者们创建了一个"新闻与文字工作者协会",该协会将信仰伊斯兰的知识分子们和世俗的知识分子们团结在一起,从事促进跨信仰的对话活动41。还有一个组织,"土耳其教师基金会",出版一份月刊和两份学术期刊,并组织座谈会,小组讨论会和学术会议。该运动在媒体建设方面,有一个土耳其语的日报,Zaman,另外还有一个电视频道和一个广播电台42。该运动动员并吸收了一些举足轻重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土耳其的知识分子),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无利息的银行(拥有资金1.25亿美元),叫作"阿斯雅银行"(Asya Finans),该银行针对一些前苏联统治下的说土耳其语的中亚共和国,目的是发展这些国家的经济。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场运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表现在他们的学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从而能够吸引一些社会精英人物和政府官员的子弟们前来就读,这就为建立高水平的盟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中亚,他们非常重视在这个地区的功效43

最后还应当指出的是,葛兰的怜悯,已经超越人类,还包括对造化的怜悯。葛兰运动的一个成员告诉我说,有一次,葛兰和一批年轻人出去野营。这些年轻人曾经受到葛兰的启发和鼓舞。一个年轻人发现一条蛇钻进了帐篷,于是就立即打死了它,葛兰对此非常伤心,虽然他对此并不负有直接的责任,但他还是为此而斋戒三天。

无独有偶,葛兰在一本有关先知穆罕默德的著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圣门弟子欺骗他自己的马,先知责备他说"你今后再也不要欺骗动物了!即便是对待它们,你也要表现出诚信44!"

于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就转移到这个融合虔诚与宽容的悖论上面了。然而,葛兰融合了一些其他的貌似矛盾的两极做法。英国的卫理公会派创始人约翰·卫斯理曾经说"知识与至关重要的虔诚,它们分离的太久了,让我们把他们融合起来吧。"葛兰的工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作为一个宗教事业,他对科学研究持开放的态度。实际上,当然,也许是为了避免给人以宗教学校的印象,很多受葛兰的启迪而创办的学校都优先重视科学教育。这些学校的学生们在很多世界级的科学知识竞赛和奥林匹克竞赛中频繁获奖,这就能够说明这一点45

如果人类还能够再幸存一个世纪——已经有迹象表明,二十一世纪在创建新的暴行记录方面,比之以往的各个世纪,很有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来自像法土拉·葛兰这样的信仰群体的声音,毫无疑问,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他的观点非常令人关注,因为有两个继承各自传统的群体:基督徒和穆斯林,而他来自于其中之一。这两个群体都在叫嚣着要让已经满布人类政治活动的暴力行为合法化。也许他在文化悖论中的创新能够启迪他人,从而帮助我们找到一个解决这道世界性难题的办法。

1. http://www.bediuzzaman.org/ available 5 April 2003.

2. Max 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Talcott Parsons, tr.; introduction by Anthony Giddens (New York: Scribner's Sons, 1958 [1922-23]).

3. Lester R. Kurtz, unpublished manuscript, Gandhi's Paradox: The Legacy of India's Nonviolence. Portions available on the web at www. Cf. Lester R. Kurtz, "War," From Encyclopedia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ed. Robert Wuthnow. 2 vol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1998), 783-789. Available at http://www.cqpress.com/ context/articles/epr_War.html. Indeed, this theory came to me when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Gandhi's legacy and when I immersed myself in Fethullah Gülen's life and work. I began to see parallels between the two, especially in terms of how they transcended ordinary contradictions in life to create new solutions to human problems.

4. Emile Durkheim,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oseph Ward Swain (New York, Free Press, 1965, [1915])

5. Cf.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3); cf. Lester R. Kurtz, Gods in the Global Village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1995).

6. See Lester R. Kurtz, "War."

7. Robert Benford and Lester Kurtz, "Performing the Nuclear Ceremony: The Arms Race as a Ritual," Journal for the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s (December, 1987): 463-482.

8. See, e.g., the remarkable compendium edited by Andrew Wilson and posted on the internet at http://www.unification.net/ws/theme144.htm (available 30 August 2003).

9. Ibid. Wilson's work includes passages from various scriptures that tout the virtues of loving-kindness, serving others, sacrificial love, charity and hospitality, forgiveness and reconciliation, and so forth.

10. Quoted in Ali Ünal and Alphonse Williams, eds., Advocate of Dialogue (Fairfax Virginia: The Fountain, 2000), 10.

11. Ibid., 11. Quoted and translated from Fethullah Gülen, Zamanin Altin Dilimi (The Golden Slice of Time) (Izmir, 1994).

12. Ibid., 13. Quoted and translated from Fethullah Gülen, Küçük Dünyam (My Small World). Interviewed by Latif Erdogan, Zaman.

13. See, e.g., M. Fethullah Gülen, Prophet Muhammad: The Infinite Light. 2 vols. (London: Truestar, 1995, 1998) and three volume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0 by The Fountain (in Fairfax, Virginia): Essentials of the Islamic Fa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Faith, and Key Concepts and the Practice of Sufism.

14. See Lynne Emily Webb's work, Fethullah Gülen: Is There More to Him than Meets the Eye? (Izmir, Turkey: Mercury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nsulting, Import and Export Ltd., n.d.) which outlines the series of military coups and trends in modern Turkey that provide the crucible in which his spiritual perspective is formed.

15. Comments by Turkish Prime Minister Bülent Ecevit in Eyup Can's "A Tour of the Horizon," Istanbul, 1996.

16. al-Bulchari, Book 2, Hadith no: 9.

17. Ali Ünal and Alphonse Williams, Advocate of Dialogue: Fethullah Gülen (Fairfax: The Fountain, 2000), 193-94.

18. It is Gandhi's critique of tolerance that makes me think that it may be an unfortunate term for the ideal toward which Gülen is striving. Gandhi claims that tolerance is inadequate

— that we need to go far beyond simply tolerating others. Rather, we should respect, appreciate, and learn from everyone, even our enemies. According to my Turkish research assistant Suphan Bozkurt, "The Turkish word used in Gülen's work for tolerance is 'hosgoru.' Actually I've once heard Gülen saying that the Turkish word "hosgoru" is deeper in meaning than the English concept of tolerance. The word consists of two parts: 'hos' means pleasant, nice, amiable. 'Goru' is derived from the verb 'gormek' which means to see. So, literally, 'hosgoru' means to see something as pleasant and/or amiable.

In daily language it's used like overlooking, condoning and allowing.

19. Fethullah Gülen, Toward a Global Civilization of Love and Tolerance (New Jersey: Light, 2004), 75-76.

20. Ibid.

21. Translated in Ünal and Williams, op. cit., 23.

22. Ünal and Williams, op cit., 242. Also available 1 September 2003 at http://www.fethullahgulen.org/articles/interfaith.html.

23. See the interview with Gülen in Ünal and Williams, op. cit., 358. Said Nursi (1876-1960) was an influential Turkish intellectual who promoted interfaith dialogue long before it became popular.

24. See Bulent Aras and Omer Caha, "Fethullah Gülen and His 'Liberal Turkish Islam' Movement," 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4 (2000). Available December 2 2002 at http://meria.idc.ac.il/journal/2000/issue4/jv4n4a4.html. Aras and Caha note that "The main premise of 'Turkish Islam' is moderation and that the Sufi-oriented Islamic movements influenced Turkish political history even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Ottomans when the political system accepted a multi-religious state, 'in which Christian and Jewish subjects would continue to be governed by their own laws.'

25. M. Fethullah Gülen, "A Voice of Love: Love" Available at www.fgulen.org/ articles/love.html 7 December 2002. Also in Gülen's Toward the Lost Paradise, available September 1 2003 at http://www.fethullahgulen.org/lostparadise/tlppg12.html.

26. Ibid., 207. Quoted in and translated from Nevval Sevindi, "Fethullah Gülen Ile New York Sohbeti," Yeni Yuzyil, August 1997.

27. Ali Ünal and Alphonse Williams, Advocate of Dialogue: Fethullah Gülen, (Fairfax: The Fountain, 2000), 207.

28. Ibid., 244.

29. Ünal and Williams, op cit., 253.

30. Ibid.

31. Ibid.

32. For Gülen's ideas on the ideal human, see Fethullah Gülen, Toward a Global Civilization of Love and Tolerance. (New Jersey: Light, 2004), pp. 81-130.

33. Fethullah Gülen , "True Muslims Cannot Be Terrorists," 95-100 in The Fountain, op. cit., 100. originally an article in the Turkish Daily News, September 19 2001.

34. Fethullah Gülen, "Islam as a Religion of Universal Mercy," 44-50 in The Fountain, op. cit., 45.

35. Ibid.

36. M. Fethullah Gülen , "Our System of Education." Available December 6 2002 at www.fgulen.org/articles/our_education.html.

37. Thomas Michel, "Gülen as Educator and Religious Teacher," 101-113 in The Fountain, op. cit., 102. Originally from a paper presented at a symposium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 April, 2001.

38. M. Hakan Yavuz, "Search for a New Social Contract in Turkey: Fethullah Gülen, the Virtue Part and the Kurds." SAIS Review 19 (1999), 114-143. 39. Aras and Caha, op. cit.

40. My own observations of the operations of the movement suggest otherwise. Although the wisdom and intelligence of individual women (mostly wives of movement members) are highly respected, they are apparently not explicitly includ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f the movement's organization.

41. See my own report on an interfaith dialogue focused on Abraham as the founder of the Jewish-Christian-Islamic tradition: Lester R. Kurtz, "Local Gods and Universal Faiths," 155-160 in Sociology for a New Century, ed. By York W. Bradshaw, Joseph F. Healey, and Rebecca Smith (Boston: Pine Forge Press, 2001).

42. Aras and Caha, op. cit.

43. Ibid.

44. Fethullah Gülen, Prophet Muhammad, 94; originally from al-Bukhari, Iman 24.

45. Surprisingly, however, despite the love of Gülen's followers for modern science, they have refute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may be in danger of repeating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s mistake of staking a religious perspective's reputation on the line in refuting scientific theories that end up having widespread acceptance (such as the Catholic Church's condemnation of Galileo and evolution, both of which have been corrected in recent decades).

Pin It
  • 上创建。
Copyright © 2025 法土拉.葛兰正式网站. 版权所有
fgulen.com是Fethullah葛兰,土耳其著名的学者和智力上的官方消息.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