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軍事行動

「吉哈德」,阿拉伯文"Jihad",其字面上的意思是「竭盡所能完成某事」。它不等同於戰爭之意,阿拉伯文中的戰爭是"qital"。「吉哈德」含意甚 廣,凡是為真主所奮力而為之事皆可涵括在內。"mujahid"則是另一個詞,指涉一個真誠為他(她)自己奉獻的人;或一個耗盡所有體力、智力及精神能源 去做事的人;抑或一個遭逢阻力之人;以及當必要之時為此不惜喪命之人。至於在真主之路上的「吉哈德」,則意謂著我們奮力贏得真主的喜悅,為祂的宗教建立至 高無上的尊榮,並使祂的話語廣被人間。

有一條「勸人行善止惡」(amr bi al-ma'ruf wa nahy 'an al-munkar)的相關原則即是尋求將伊斯蘭的信息傳遞周知並建立起模範的伊斯蘭社群。《古蘭經》亦點出伊斯蘭社群為一模範社群,因它將伊斯蘭及先知的行誼傳播給眾人:「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第二章一百四十三節)

較大與較小的「吉哈德」「吉哈德」有兩個面向:一是征服肉體的慾望、打倒邪念,此即較大的「吉哈德」;一是鼓勵他人完成相同的課題,此即較小的「吉哈德」。

當穆斯林軍隊擊敗敵人重返麥加時,真主的使者便告訴他們:「我們是在從較小的『吉哈德』回到較大的『吉哈德』。」門徒聞言後反問何謂較大的「吉哈德」,使者便解釋較大的「吉哈德」就是和慾念的征戰。[1]

「吉哈德」的目的在於洗滌信道者的罪,使其至臻真正的完美人性。真主派遣歷代先知都是為此目的。《古蘭經》裡說道:

猶如我派遣你們族中的一個使者來教化你們,對你們宣讀我的跡象,薰陶你們,教授你們天經和智慧,並將你們所不知道的教訓你們。(第二章一百五十一節)

人類就某個程度上而言就像是尚未琢磨過的璞玉,閒置在那兒等待先知們的砥礪。先知們藉由揭開貼在其心門上的封條及蒙住其雙眼的紗布,來淨化提煉他們。人們受到先知天啟訊息的啟發,得以了解象徵獨一真主存在之自然法則的義理,並能向下鑽研隱藏在事物背後的微妙真理。也唯有透過歷代先知的指引,我們才能抵達真主冀望我們到達的至高位階。

除了教導人們種種跡象,先知們亦指導其族人「天經」與「智慧」。《古蘭經》是最後一位先知所蒙受的最後一部天啟經典,故真主在經文中提到的「天經」指的必是《古蘭經》;而「智慧」指的則必是「順納」。因此如果我們渴望得到正確指引,就必須遵從《古蘭經》和先知行誼。

除此,先知也教導我們所不知者,在審判之日來臨前全人類都將不斷地向他學習。如我們便向他學習如何潔淨自己的罪過。而跟隨他所指引的道路,許多偉大之人都達到堪稱聖人賢哲的不凡特質。其中之一的阿里即表示其對伊斯蘭的堅定信仰,無論遮蓋後世的面紗揭開與否,都不會撼動其信念半分。[2]又如阿布杜.卡迪爾.吉拉尼('Abd al-Qadar al-Jilani)據說曾經洞悉第七層天堂的秘境。假如真主不是早已賦與認證「先知本質」的印綬,則這些人與其他像福岱勒.賓.伊亞斯(Fudayl bin 'Iyaz)、易卜拉欣.賓.阿贊姆(Ibrahim bin Adham)及畢希爾.哈菲(Bishr al-Khafi)等人都可能視為被賦予「先知本質」之人。

經由先知穆罕默德的指引,遮蔽人類智識地平線的烏雲已然散盡,我們在真主洒下的光芒下得以在科學與科技上的進展一日千里。

「吉哈德」是先知們的遺教,而先知本質實是洗淨人們使其晉陞至真主所悅者的任務。故「吉哈德」正是先知任務的別名,它和領受並作證真理有相同的意思。正如同法官必須聆聽證詞作出判決一般,那些從事「吉哈德」之人也藉由在真主的道路上奮鬥而為真主的存在與獨一性作出見證。《古蘭經》第三章十八節記述:「真主秉公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眾天神和一般學者,也這樣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萬能的,是至睿的。」從事「吉哈德」者也將在天堂的法庭中擔任同一真理的見證人,讓真主作出對不信道者的判決。

見證真主存在與獨一之人無論身處天涯海角都會宣揚這份真理。這亦是先知們在《古蘭經》中宣示的責任:

...許多使者報喜信,傳警告,以免派遣使者之後,世人對真主有任何託辭。真主是萬能的,至睿的。但真主作證他所降示你的經典是真實的——他降示此經時,自知其內容——眾天神也同樣作證。真主足為見證。(第四章一百六十五至一百六十六節)

真主派遣先知到每個族群使其能認識先知本質。當使用「吉哈德」這個詞來描述先知本質的活動時,每位信道者便會將之銘記於心,並感受他(她)肩上所背負之傳遞真理、指導他人走上正直大道的深沈重責。

至於較小的「吉哈德」通常是指為真主奮鬥,而非狹義的軍事征戰。這個詞彙包羅萬象,涵蓋所有為真主所做的行為。無論說話或保持靜默、微笑或愁眉苦臉、參加或離開會議,抑或無論是個人或團體活動,每個用以改良人性的行為都可包涵在這個詞的意義中。

較小的「吉哈德」端賴動員物質利器使之在外在世界中運作,而較大的「吉哈德」則意謂個人與他(她)自身肉慾靈魂的對抗。這兩種「吉哈德」是彼此相輔相成的。

真主的使者已經教導我們如何從事這兩種「吉哈德」。他樹立直到審判日都能適用於傳遞真理的原則。當我們仔細觀察他的行事方式時,便能感受到其條理分明。誠然,這自是其先知本質的另一明證,同時也是在行為上跟隨真主的良好示範。

信道者藉由「吉哈德」長保自身的朝氣與活力;就仿彿一棵樹只要結出果實便能長保綠葉長青,同理信道者只要從事「吉哈德」即能蓄積能量。故一旦你遇見消極絕望的悲觀主義者,便能立時查覺他(她)正是那位放棄「吉哈德」之人。這樣的人其精神能量已遭剝除,終日沈浸在厭世之中,因為他已放棄宣揚真理。任何一位從事「吉哈德」者永遠都不會失去他(她)的熱情,且總會試圖擴張其活動範圍。每種良好行為都能使人煥然一新,因此信道者身上從來都不會缺少懿行,如同《古蘭經》第二十九章六十九節所言:「為我而奮鬥的人,我必定指引他們我的道路,真主確是與善人同在一起的。」

通往正直之道的路徑何其多,就如同萬物時時刻刻呼吸的次數一般。任何力求主道者都會在真主的引導下走上其中一條路徑,而免於陷入迷途。任何一位被引導至真主的正直之道上的人都能過著平衡的生活。他們既不會在人性的需求與活動上逾越界限,也不會在禮拜或其他宗教儀典上違反規矩。這種平衡正是蒙受真正引導的指標。

所有在對抗不信者的戰鬥中慷慨赴義者,無論死得多麼壯烈,也不過是盡可能完美地掙扎完成其宗教義務,所建構出來的只是較小的「吉哈德」。要成就較大的「吉哈德」實是艱鉅之事,因為它要求我們與自身所具有破壞性的驅力和衝動如驕傲、懷恨、妒忌、自私、自以為是及肉體慾望等等相對抗,

雖然放棄較小「吉哈德」之人較易傾向精神墮落,但仍有復原的可能。宇宙萬物光憑每回呼吸中的一呼一吸即是在讚頌真主,因為那確是獨一真主存在的跡象。一個人只要經由萬般跡象中之一項即可得到引領。因此上文才會說通往正直之道的路徑何其多,就如同萬物時時刻刻呼吸的次數一般。然而從較小「吉哈德」載譽而歸之人容易耽嗜於世俗,因榮耀與好逸可能會令其迷惑。故當凱旋返回麥地那時,先知經由告誡門徒們向我們發出警告:「我們是在從較小的『吉哈德』回到較大的『吉哈德』。」

門徒們在沙場上是絕無懼色的,而且就宛如正在向真主禮拜的拖缽僧一般誠摯與謙沖。那些大獲全勝的戰士們幾乎每夜都在向真主禱求。當夜幕降臨時,打仗的戰士必須兩個人輪流守夜。往住其中一人正在禱告時,另一人已然安歇。故早已熟知此種情況的敵人有一回即趁此時刻以弓箭射中那位正在禱告的士兵。他立即血流如注,但卻未因此終止他的祈禱,直到作完祈禱後他才喚醒同袍。其同袍醒後不禁大驚失色,詢問他為何不早點叫醒他。結果受傷的士兵回答說:「當時我正在誦唸《古蘭經》第十八章〈山洞〉,而我不希望我在這次祈禱中所獲得的至深喜樂就此被打斷。」[3]

門徒們在禱告中會進入近似恍惚的狂喜境地。倘若這份出神的狂喜是如此直接地撲向他們,其就會開始誦唸《古蘭經》。也因此他們完全感受不到箭羽刺穿身體的巨痛。我們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最完整的「吉哈德」表現,無論我們要驗證的是較大抑或較小「吉哈德」。

而先知更是以最完美的方式結合這兩種「吉哈德」,並在其身上體現。首先他在戰場上展現了前無古人的勇氣,連阿里這位萬夫莫敵的伊斯蘭勇士都坦承當戰況危急之時,門徒們全都躲在先知身後尋求蔽蔭。例如胡內因之戰剛開戰時,截截敗退的穆斯林軍隊眼看就要潰不成軍了,此時先知催馬急馳至最前線,向正在撤退的將士們喊道:「我是先知,我沒有說謊!我是阿布.穆烏塔里布的孫子,我沒有說謊!」[4]

「吉哈德」的階段與主要原則第一次向使者降示的天啟是一道命令:「唸!」這道在尚無任何現成之文可朗誦時頒下的命令,意謂著信道者必須使用其智力與精神機制去領悟真主在宇宙中的運作及其關於萬物和所有運轉機制的法則。經過這番了悟,信道者便會設法滌淨他們自身以及因無知而充滿迷信的心靈,並藉由沈思與洞察獲致真正的知識。

我們並非單由我們的心智構成。真主賦予我們許多官能機制,每個部份都需要得到滿足。因此當我們以真主在宇宙中啟示的跡象哺育心靈的同時亦在試圖潔淨我們屯滿罪念的心。我們察覺真主無處不在的監督而過著均衡的生活,且不時尋求祂的寬恕。最終我們將征服我們對於禁絕之事的渴求,同時經由祈禱請求真主令我們行止合宜。

「唸」標示行動。對於早已在精神上純良無邪且不思迷信的穆罕默德而言,這道命令表示著手開展其身為真主使者之任務的時刻已然成熟。他必須公然誦讀天啟並指導人們關於祂的跡象,藉此掃除人們心中承襲自「蒙昧時代」的迷信與罪惡。他將誨予人們真主的啟示經典(《古蘭經》)和創造經典(宇宙),同時點亮其智識和精神:

猶如我派遣你們族中的一個使者來教化你們,對你們宣讀我的跡象,薰陶你們,教授你們天經和智慧,並將你們所不知道的教訓你們。(《古蘭經》第二章一百五十一節)

在領受第一次天啟後,真主的使者激動難抑地回到家中。當時他全身仍包裹在斗篷中,於是真主命令他脫下斗篷,好好思量其族人的遭難與這份重責大任,:

披衣的人啊!你應當在夜間禮拜,除開不多的時間,半夜或少一點,或多一點。你應當奉誦《古蘭經》,我必定以莊嚴的言辭授予你。(《古蘭經》第七十三章第一至五節)

在首次天啟與開始傳佈伊斯蘭間的短暫時期正是真主使者的預備階段,這點已在上述經文中昭示。他必須保持長夜禮拜與奉誦《古蘭經》,以使自己做好傳遞《古蘭經》的萬全準備。[5]

除了傳遞天啟,如文上所述,「吉哈德」亦要求信道者努力與肉體本身奮戰,以求立下一種真正的精神特質,即信仰滿溢與熾烈熱愛。而這兩種面向的「吉哈德」亦將延續至信仰者離世(個人層面)與後世(集體層面)。因此在這段經文降示不久,真主的使者又接到了如下啟示:

蓋被的人啊!你應當起來,你應當警告,你應當頌揚你的主宰,你應當洗滌你的衣服,你應當遠離污穢,你不要施恩而求厚報,你應當為你的主而堅忍。(《古蘭經》第七十四章第一至七節)

這段啟示命令先知開始去宣揚伊斯蘭,於是他先從他的家人與近親開始。等到真主降示「你應當警告你的親族」(《古蘭經》第二十六章二百一十四節)後,先知便開始在其部族間傳遞訊息。面對其持續不斷的公開傳道,有人視之為笑柄,有人威脅、折磨及抵制他,亦有人向他行賄望其停止。

儘管如此,真主的使者在麥加從未想過尋仇報復。因伊斯蘭來到這世上並非為了散播禍端或挑起干戈,相反地,如阿米爾.伊本.拉比(Amir ibn Rabi')所言,伊斯蘭是來帶領人們走出不信道的幽暗從而進入信道的光亮;是來將他們從服侍非真主之物解放出來使其能夠敬拜獨一的真主;是來將他們從地底的深窖提昇至天堂的高處。[6]

「伊斯蘭」字面上的意義代表著「和平、拯救及服從」,由此可知伊斯蘭的到來的確是為了建立和平。而這份和平首先得奠基於我們的內心,如此才能與真主和自然環境和平共處,也才能將這份和平擴展至整個世界和宇宙。和平與秩序是伊斯蘭的基礎,而伊斯蘭正尋求能在和平的個人與集體氛圍中被傳遞周知。故伊斯蘭盡可能抑制人們訴諸暴力,且絕不允許不公正,同時亦棄絕殺人嗜血之事:

除因復仇或平亂外,凡枉殺一人的,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古蘭經》第五章三十二節)

伊斯蘭將不公義與墮落連根拔除,將地上與天堂統合在和平與和諧的氣氛中。除此伊斯蘭亦以智慧與公平之勸示呼籲人們,而非向暴力借將。除非,當根植於不公義、壓迫、自滿、剝削與強奪他人權益的腐化秩序,試圖打壓伊斯蘭的和平宣道方式的非常時刻,才借助武力反制。因此,在以下個案中,以武力反制是獲得允許的:

.當不信道者、多神信仰者或那些主動挑釁和腐敗之人抗拒伊斯蘭的傳道,並阻撓其他人來聆聽真主的訊息時。伊斯蘭是一個尋求拯救人類使其得到兩世喜樂的天啟宗教,它應有向人們傳遞的權利。理論上,倘若連這點都不被允許,則其反對者只能有如下三種選擇:接受伊斯蘭、准許其以和平方式傳遞、或承認其法則。假設他們拒絕這三種選項,反制即獲許可。

然而至關緊要的一點是,為了使用反制力,必須成為伊斯蘭國家才行。反制是在先知遷移至麥地那且在那裡建立獨立國家之後才獲得允許的,因為當時的穆斯林們已受到太多的冤枉和委屈。以下經文即為授給予戰爭的許可令,並解釋伊斯蘭眼中的正義之戰:

被進攻者,已獲得反抗的許可,因為他們是受壓迫的。真主對於援助他們,確是全能的。他們被逐出故鄉,只因他們常說:「我們的主是真主。」要不是真主以世人互相抵抗,那麼許多修道院、禮拜堂、猶太會堂,清真寺——其中常有人記念真主之名的建築物——必定被人破壞了。凡扶助真主的大道者,真主必定扶助他;真主確是至強的,確是萬能的。如果我使那些人在地面上得勢,他們將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勸善戒惡。萬事的結局只歸真主。(《古蘭經》第二十二章三十九至四十一節)

以上經文再清楚不過地闡示了伊斯蘭只是為了保衛自身安全與建立信仰自由才訴諸武力,我們亦可從歷史上證諸此點。在伊斯蘭的統治下,基督徒、猶太教徒、祅教徒、印度教徒及其餘宗教的擁護者都享有維持原有宗教的自由。連西方的許多歷史學家與作家也都同意基督徒與猶太教徒在穆斯林統治下經歷其史上空前繁榮的幸福時期。

真主啟示的真正宗教伊斯蘭從未贊同不公義。就如同《古蘭經》第二十一章一百零五節所宣稱:「我確已在《宰卜爾》中寫道(且在《古蘭經》中提到更多):大地必為我的善僕(正直僕人)所繼承。」真主的正直僕人必須在地上順從祂的規律,而這個規律依附於絕對的正義與對獨一真主的敬拜。他們也被迫在荼毒以及崇拜謬誤諸神與不公正暴君者的威逼結束前艱苦掙扎。也因此穆斯林必須不時與自身軟弱和外來壓迫對抗:

你們怎麼不為﹙保護﹚主道和﹙解放﹚老弱婦孺而抗戰呢?他們常說:「我們的主啊!求你從這個虐民所居的城市裡把我們救出去。求你從你那裡為我們委任一個保護者,求你從你那裡為我們委任一個援助者。」(《古蘭經》第四章七十五節)

規則信道者不能違反真主的限制,他們必須觀察祂關於奮戰的規則。以下即為部份摘錄自《古蘭經》與聖行的規則:

.「真主確已用樂園換取信士們的生命和財產。」(《古蘭經》第九章一百一十一節)信道者全心獻身於真主的理想,只為尋求祂的喜悅。因此任何一位為其他誘因(包括聲名、財富、出自種族與意識型態的動機)奮戰之人都被摒除在真主的喜悅之外。

.「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古蘭經》第二章一百九十節)真主告訴信道者不要為曖昧不明的騎牆份子奮戰,並拒絕做出無恥勾當或不分青紅皂白地殺人越貨,這些都是非穆斯林之徒所掀起之戰火的特徵。在此真主暗示所謂的不知節制包括(但不僅限於)毆打婦孺老弱傷者、殘害敵人屍體、破壞莊稼牲口及其他種種不公義與殘忍的行為。只有在真得無法避免以及只有在某種程度上絕對需要時,才能使用反制。

.真主告訴信道者,當無法避掉戰鬥時就不要逃避。那時就要在道德與精神上準備好自己,時時警惕。如

-力求達到能夠以寡擊眾(以二十位穆斯征服二百個敵人)的精神層級:

先知啊!你應當鼓勵信士們奮勇抗戰,如果你們中有二十個堅忍的人,就能戰勝二百個敵人;如果你們中有一百個人,就能戰勝一千個不信道的人;因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眾。(《古蘭經》第八章六十五節)

有些將士確信將來必與真主相會,他們說:「少數的部隊,憑藉真主的祐助,往往戰勝多數的部隊。」真主是與堅忍者同在的。(《古蘭經》第二章二百四十九節)

為了至臻此境界,穆斯林們必須懷著對真主無可動搖的堅定信念與仰賴,且盡量避免犯錯。信念與忠誠(或正直)是無堅不摧的兩件武器與力大無窮的兩個源頭。《古蘭經》云:「你們不要灰心,不要憂愁,你們必佔優勢,如果你們是信道的人。」(第三章一百三十九節),又云:「優美的結局只歸敬畏者。」(第七章一百二十八節)

-除了道德力量,信道者必須以最新的武器裝備好自己。軍備力量是獲致渴望結果的攸關要件,故信道者不可忽略這點。相反地,他們必須比不信道者在科技上更為精進,如此後者就無法憑其優越來謀取私利。既然伊斯蘭揭示「正義即是力量」,信道者就必須能防範不信道者及壓迫者展現「強權即正義」的逆向歪理:

你們應當為他們而準備你們所能準備的武力和戰馬,你們借此威脅真主的敵人和你們的敵人,以及他們以外的別的敵人,你們不認識那些敵人,真主卻認識他們。凡你們為主道而花費的,無論是甚麼,都將得到完全的報酬,你們不會吃虧。(《古蘭經》第八章六十節)

一個伊斯蘭邦國應該具有足夠的權勢以制止不信道者與壓迫者的侵略,並打消他們欺壓弱小民族的企圖。同時也應該要能拯救和平與公義,扼止其他強權的挑釁與腐化。當穆斯林們以強烈的信仰與正義感裝備好自己,再伴以科學知識和最新科技,則上述之事將成為可能。他們必須結合科技、信仰、懿德,然後運用這三者匯流而成的力量為人類的美善造福。

對真主的信念呼籲我們服務人群。越偉大的信仰意謂對萬物福祉有越深的關心。當穆斯林到達此境界時,則「真主絕不讓不信道者對信道的人有任何途徑。」(《古蘭經》第四章一百四十一節)否則,先知的預言將會成真:「不信道者的力量將會統合在一起向你們進擊。他們會從你們的嘴裡奪下佳餚,並劫掠你們的餐桌。」[7]

-一旦爭鬥勢在必行時,穆斯林必須本著義務出征,《古蘭經》裡說:

信道的人們啊!教你們為真主而出征的時候,你們怎麼依戀故鄉,懶得出發呢?難道你們願以後世的幸福換取今世的生活嗎?今世的享受比起後世的幸福來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你們不出征,真主就要痛懲你們,並以別的民眾代替你們,你們一點也不能傷害他。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第九章三十八至三十九節)

真主的確喜愛那等人:他們為他而列陣作戰,好像堅實的墻壁一樣。(第六十一章第四節)

信道的人們啊!我將指示你們一種生意,它能拯救你們脫離痛苦的刑罰,好嗎?們信仰真主和使者,你們以自己的財產和生命,為真主而奮鬥,那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知道。他將赦宥你們的罪過,並且使你們入下臨諸河的樂園和常住的樂園中的許多優美的住宅,那確是偉大的成功。他將賞賜你們另一種為你們所愛好的恩典──從真主降下的援助,和臨近的勝利。你向信士們報喜吧。(第六十一章第十至十三節)

-一個社群的結構與功能就如同身體一般,需要一個智識滿盈的「首腦」。因此順從首腦對社群的興盛至為緊要。當真主的使者出現在阿拉伯半烏時,當時的人們就彷彿散落一地的唸珠珠子,對順從的必要性與集體生活的裨益懵懂無知。真主的使者諄諄指引他們服從真主、祂的使者及他們的長輩,並使用伊斯蘭當作一條牢固不斷的繩索使其緊緊相繫: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當服從真主,應當服從使者和你們中的主事人,如果你們為一件事而爭執,你們使那件事歸真主和使者﹙判決﹚,如果你們確信真主和末日的話。這對於你們是裨益更多的,是結果更美的。(《古蘭經》第四章五十九節)

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遇見一夥敵軍的時候,你們應當堅定,應當多多記念真主,以便你們成功。你們當服從真主及其使者,你們不要紛爭,否則,你們必定膽怯,你們的實力必定消失;你們應當堅忍,真主確是同堅忍者同在的。(《古蘭經》第八章四十五至四十六節)

門徒們意識到服從的重要性後,許多先前不可能之事皆成為可能。例如當他指派其十八歲的黑人解放奴養子擔任軍隊指揮官時,包括如阿布.巴克爾、烏瑪爾及烏斯曼等長者在內的這支軍隊完全無人異議。[8]而在另一次軍事行動中,指揮官命令軍士們將他們自己丟進火中。即使這並非伊斯蘭的規範,但仍有人試圖順從。不過其他人阻止他們採取此種自殺行為,而勸說他們先去詢問真主的使者是否有遵行此種非伊斯蘭規範的必要。[9]儘管遵從有罪的命令是非法的,但在社群的團體生活中服從命令是極其重要的,尤其當想要贏得戰爭時。

-信道者必須堅忍不拔,不可臨陣退縮:

信道的人們啊!當你們遇著不信道的人向你們進攻的時候,你們不要以背向敵。除非因為轉移陣地,或加入友軍,在那日,誰以背向敵,誰要受真主的譴怒,他們的歸宿是火獄,那歸宿真惡劣。(《古蘭經》第八章十五至十六節)

臨戰場脫逃是七項主要罪行之一,因為這會導致軍容紊亂與軍心渙散。而脫逃者對真主與後世的信念絕不可能堅定,因為其行為已洩露出其對今世的眷戀遠勝於後世。信道者只可能因為戰略計謀因素或參與另一支行伍才會稍離戰場。

亞爾慕克之戰(西元636年)時,兩萬名英勇穆斯林打敗了二十萬拜占庭大軍。[10]群英之一的喀巴斯.伊本.阿希亞姆(Qabbas ibn Ashyam)直到要下馬時才發覺自己早已在大約中午時失去了一條腿。他的孫子之後向烏瑪爾.伊本.阿布杜.阿濟茲哈里發(Caliph 'Umar Ibn 'Abd al-'Aziz)自我介紹時便說:「哈里發啊!我是那位在中午失去一條腿卻在傍晚才發覺之人的孫子。」

穆烏塔之戰(the Battle of Mu'ta,西元629年)時,穆斯林軍隊共計三千名,而敵方拜占庭卻是十萬大軍。穆斯林們浴血奮戰,後來雙方在同個時刻各自撤退了。儘管如此,穆斯林咸認自己從戰場上退怯下來,無顏見穆罕默德。然而先知卻仍歡迎他們並安慰道:「你們並沒有逃走,你們只是退引到我這兒來加入我。你們將會重新凝聚力量再與他們背水一戰。」[11]先知的這席話在他即將入土前成真,穆斯林大軍先是襲擊南邊的敘利亞,兩年後於亞爾慕克一役給予拜占庭致命的一擊。


[1] Al-Ajluni, 1: 424.

[2] Imam Rabbani, Ahmad Faruq al-Sarhandi, 1: 157.

[3] Ibn Hanbal, 3: 344-359.

[4] Bukhari, "Jihad," 52, 61, 67.

[5] 誠如許多人所知,長夜禮拜時是思維敏捷與吟誦最能穿透人心的時刻。

[6] 阿米爾.伊本.拉比是卡第西亞之戰時派去面見波斯統領的穆斯林使節。這件事發生在西元六三七年的烏瑪爾哈里發時期。

[7] Abu Dawud, "Malahim," 5; Ibn Hanbal, 5: 278.

[8] Muslim, "Fada'il al-Sahaba," 63; Ibn Kathir, Al-Bidaya, 6: 336.

[9] Muslim, "Imara," 39; Ibn Maja, "Jihad," 40.

[10] 此戰發生於阿布.巴克爾哈里發時期。

[11] Abu Dawud, "Jihad," 96; Tirmidhi, Jami' al-Tirmidhi, "Jihad," 36; Ibn Hanbal, 2: 70, 86.

Pin It
  • 上創建。
版權所有 © 2025 法土拉.葛蘭正式網站。
fgulen.com是官方來源 Fethullah葛蘭,土耳其著名的學者和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