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藹與忍讓

和藹是先知個性的另一個面貌。先知像是一面明亮的鏡子,反映出真主的仁慈。和藹就是慈愛的反映。真主讓祂的使者和藹可親,讓他贏得眾人之心而歸順伊斯蘭,並得以克服萬難。

在巴德爾戰爭勝利之後的烏胡德戰役,對於這個新興的穆斯林社群是個非常嚴厲的考驗。按先知之意,他想要在麥地那的郊區作戰,然大多數的穆斯林卻希望能在空曠的戰場上交鋒。當兩軍在烏胡德山腳下相遇之時,先知已經在艾奈因棧道埋藏了五十名弓箭手,並且命令他們未得許可不准移動,甚至在那個時刻他就已看出穆斯林弟兄可以贏得決定性的勝利。

當時的穆斯林軍隊僅有敵軍人員和裝備三分之一的規模,但在初期進攻的階段,幾乎就把麥加的多神信徒擊潰了。然而看到敵軍四散逃走,這些弓箭手便忘了先知的命令,竟然擅離崗位。麥加的騎兵指揮官哈利德.伊本.瓦立德見到弓箭手們離崗,便在山腳下周圍騎馬奔馳,從背後襲擊穆斯林。於是那些本來正在逃亡的敵軍士兵也就回過頭來夾擊穆斯林軍隊,導致穆斯林陣營嚴重受創,犧牲者超過七十人,先知自己亦身受重傷。

先知也許會責罵那些人,那些曾經慫恿他以便逞其慾望在空曠的戰場上作戰的人,以及那些自行離開崗位的弓箭手。然而先知並未這樣,他顯示了他的慈悲為懷:

只因為從真主發出的慈恩,你溫和地對待他們;假若你是粗暴的,殘酷的,那麼,他們必定離你而分散;故你當饒恕他們,當為他們向主求饒,當與他們商議公事,你既決計行事,就當信託真主。真主的確喜愛信託祂的人。(《古蘭經》第三章一百五十九節)

這段經文表示作為領袖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要以溫和與慈愛善待那些出自善意的錯過,以及諮詢協調在處理公共事務時的重要性。

先知的和藹和寬恕,正是反應真主的至和、至仁及至宥。雖然人們背叛、不信仰正道,真主卻仍不停地供養所需。縱然大多數人仍沉溺於不信,公然而完全地將替真主結伴,背叛祂的誡命,但太陽依然發散著光和熱,雲仍然降下豐沛的雨水幫助他們,土地也不停地供應著蔬菜果實。真主的仁慈與寬恕正是反映在先知的慈愛、和藹與寬恕中。

先知常說他與易卜拉欣相像,總是和藹、誠懇、寬仁,且時時悔悟。《古蘭經》第十一章七十五節云:「易卜拉欣確是寬仁的,確是慈悲的,確是悔悟的。」「他慈愛信士們」(《古蘭經》第九章一百二十八節),對他們滿懷慈恤和憐憫。先知易卜拉欣從來不對人生氣,無論他們用什麼苦刑來折磨他。他希望敵人也能獲得善報,並爲敵人向真主懇求,甚而流淚。因為他是為和平與拯救而來的人物,當他遭受火刑時,真主把火焰變成涼爽與安適,讓他逃過劫數(《古蘭經》第二十一章六十九節)。

正像易卜拉欣一樣,不論別人怎樣對待他,先知穆罕默德絕不對別人發脾氣。當他人造謠侮辱妻子阿伊夏的時候,甚至當新降下的《古蘭經》經文已為她洗清謠言之後,先知仍然沒考慮要處罰造謠者。又如貝都因人,多半都對他傲慢無禮,然而先知卻連對他們皺一下眉頭都不曾。縱然是非常敏感、極端重大的事件,先知對其朋友和敵人都待以忍耐。

例如,在胡內因之戰獲勝後,先知分配戰利品給眾門徒時,助胡威錫拉(Dhu al-Huwaysira)提出抗議:「要公正啊,穆罕默德!」這實是不可寬恕的侮辱,因為先知被差來的目的就是要主持公正。烏瑪爾因此按捺不住地提出要求,允許他把「那個偽君子」殺掉。然而先知回答說:「如果我不能公正,誰還能表現公正?如果我表現的不公正,我就會自食惡果,終至消滅。」[1]這句話的意涵可能有另一種表達方式,即:先知說:「如果我為人不公正,你們跟隨我,你們可能早已嚐到苦果而消失無形了。」[2]除此,先知在此亦暗示此人將來會參與煽動叛亂的行動。此事果在後來阿里繼任哈里發的時期應驗了,拿赫魯宛戰役之後,胡威錫拉的遺體被發現於死亡的「出走派」成員中。

阿納斯.伊本.馬立克述說:在征服亥巴爾之後,有位猶太婦人送了隻烤全羊給先知。他咬了一口後就停下來告訴別人不能吃。先知說:「這支羊告訴我牠中毒了。」然而為時已晚,在先知下達警告之前,已有一位門徒吃了一口羊肉因而毒發身亡。先知下令召來那位婦女,問她為何下毒。她回答說:「如果你真的是先知,這點毒藥也害不了你。如果你不是,我希望挽救人們免受你的罪惡。」結果先知寬恕了她的謀殺罪。[3]不過根據某些記載,畢希爾(Bishr)的親屬提出懲罰她的要求,所以她還是受到處罰了。

有一次,先知和門徒們在清真寺裡談話之後返家,途中的一位貝都因人抓住他的衣領,很粗魯地說:「喂!穆罕默德!把我應得的分給我,並裝載到兩匹駱駝上!你裝上的東西不是你的家產,也不是你父親的家產!」可是先知一點兒也沒有表現出被冒犯生氣的樣子,他只吩咐道:「他要什麼就替他裝上去吧!」[4]

宰德.伊本.薩南(Zayd ibn Sa'nan)說:

在我皈依伊斯蘭以前,先知曾經向我借了一筆錢。債期滿的時候,我去向他討債,說了很不客氣的話得罪了他:「阿布杜.穆烏塔里布的子孫呀!你想拖拖拉拉地不還債啊!」烏瑪爾很生氣地對我大叫道:「如果不是因為我們和猶太社群之間訂有和約在圥,我早就把你的頭割下來了!向先知說話要客氣些!」然而,先知仍是微笑地看著我,他轉頭向烏瑪爾說:「付錢給他,再多給他二十個佳倫(gallon),因為你嚇壞他了。」

烏瑪爾繼續說這個故事:

我們一起走出來。在路上,宰德出乎意料地說:「烏瑪爾,你真得跟我生氣了?但我發現在他身上具有《討拉特》和《舊約》聖經上所記載的最後的先知的全部特徵。經典上是這樣說的:他的和藹超越了憤怒,嚴厲的冒犯只會增加他的和藹和忍耐。為了要測試他的耐心,我故意說粗話來刺激他。如今事實證明,而我也信服他了,相信他就是《討拉特》中所預言告訴我們的那位先知。所以,我相信並且作證他就是最後的先知。」[5]

宰德是猶太人的學者,而穆罕默德先知的和藹和忍耐美德感化了他,他皈依了伊斯蘭。

在遵守伊斯蘭的功課方面,先知非常注重細節。他行的副功拜次數之多,無人可比。雖然身為先知,純潔無瑕,他卻時常在夜裡作副功禮拜,而且時過夜半,他仍在一邊禮拜一邊哭泣,有時還接連封齋兩天或三天。他時常設定「閉關靜坐,讚念真主」的時間。為了不增加社會大眾的負擔,先知不在清真寺裡禮附功拜。當有人抱怨說教長領拜唸經的時間太長了,先知就會站上講道台說:「領拜的人呀!你使得人們害怕禮拜了。當你領拜的時候,不要把禮拜時間拖得很長,因為有的人生病了,有的年紀大了,有的可能還得趕緊做別的事情。」[6]有次集會中,有人抱怨穆阿滋在領宵禮時拖的時間太長了。先知雖然很喜歡穆阿滋,但還是免不了向眾人再三詢問:穆阿滋是不是一個製造麻煩的人?[7]

先知和藹和忍耐的美德抓住了人心,使得穆斯林團結一致。正如《古蘭經》上所言,如果他是粗暴且殘酷的,他們必定棄他而去。然而,那些看他且聽從他的人,卻由此榮獲恩惠,獲得了神聖的恩典證明,他們後來都成了大賢。例如,哈利德.伊本.瓦立德本來是古萊氏族的大將,在烏胡德戰役中曾讓穆斯林嚐過先勝後衰的敗績。然而在他歸順伊斯蘭的那天,卻因沒有接到參加出征的任務而感到困擾不安,最後甚至哭了起來。

像哈利德將軍一樣,伊克利瑪和阿默爾.伊本.阿斯也是那些曾經重挫先知和穆斯林軍的人。在他們歸信伊斯蘭之後,每個人都轉而成為捍衛伊斯蘭的英雄。 阿布.賈赫勒的兄弟伊本.希夏姆,在先知歸真之前不久才歸順伊斯蘭。他是一位非常虔誠的穆斯林。在亞爾慕克戰役中身受重傷時,胡代法.阿達維(Hudayfa al-'Adawi)送水給他,但他卻不喝,反而謙讓給身旁一位正在呻吟討水喝的穆斯林戰友。為了穆斯林的戰友兄弟,他犧牲了自己。[8]

上面說過的這些人,在先知的教導和薰陶下,都至臻極高的品級。他們成為先知的門徒,且從伊斯蘭最早的時代開始,即為幾乎所有的穆斯林尊為先知之下品德最優秀的人。在二十世紀致力於伊斯蘭復興運動的穆斯林:薩伊德.努爾西說道:

為何甚至像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那樣偉大的賢人,還不能夠達到門徒那樣的品級呢?有一天,真主讓我叩頭禮拜,那次叩頭的經驗真是我再也不可得的。所以我獲得的結論是,若想達到門徒那樣的品級是不可能的。就以禮拜叩首來說,我無論如何都沒法趕上他們禮拜叩首的意義和功績![9]

先知教導出的這群門徒儘管人數不多,卻非常成功地宣揚伊斯蘭至無遠弗屆,短短的幾十年之內,伊斯蘭就傳到了亞洲和非洲。這個事實表現出門徒的偉大。在那些伊斯蘭已然深深紮根的地區,儘管每一個時代都有列強調集武力,企圖消滅伊斯蘭,然而伊斯蘭卻越挫越盛,繼續朝巔峰邁進,成為拯救人類唯一的實質選項。先知的門徒們已經由伊斯蘭前期的困頓境況一躍成為人類的導師,直到世界末日,他們都是歷史上最重要文明的前哨。

除此,先知絕對是採取中庸之道。他對寰宇眾世界的慈愛,不因此而失去神聖的正義。先知和藹與忍耐的美德,亦不致破壞伊斯蘭的統治系統,也不會令他自取其辱。例如,在一次戰役中,烏撒瑪.伊本.宰德將一個敵兵摔倒在地,當他要殺掉那名敵兵時,這名敵兵宣布歸順伊斯蘭。然而烏撒瑪認為他是因為害怕被殺才歸信的,因此仍舊殺了他。先知獲知此事之後,嚴厲地責備烏撒瑪:「你有沒有打開他的心臟來看看(你所懷疑的是不是真的)?」先知不斷地重覆問這個問題。烏撒瑪後來說:「那天被責備得這樣嚴重,但願我那時候還沒有歸信成為穆斯林。」[10]

同樣的情形,有一次阿布.宰爾大發脾氣,在盛怒之下污衊比拉勒說:「你這個黑人女人的兒子!」畢拉拉哭著去向先知訴苦。先知斥責阿布.宰爾說:「你怎麼還有蒙昧時期的人的標誌呢?」阿布.宰爾躺在地上懺悔道:「我不會再把我的頭抬起來(意思是不站起來),除非比拉勒用腳踩過我的頭並跨過去。」比拉勒寬恕了他,兩人和解。[11]以上就是伊斯蘭在這個曾經野蠻的民族中、所創造出來的兄弟情誼與人道精神。


[1] Muslim, "Zakat," 142, 148; Bukhari, "Adab," 95; "Manaqib," 25.
[2] Bukhari, "Adab," 95; Muslim, "Zakat," 142.
[3] Bukhari, "Hiba," 28; Abu Dawud, "Diyat," 6.
[4] Abu Dawud, "Adab," 1; Nasa'i, "Qasama," 24.
[5] Suyuti, Al-Khasa'is, 1: 26; Ibn Hajar, Al-Isaba, 1: 566.
[6] Bukhari, "Ilm," 28; "Adhan," 61.
[7] Muslim, "Salat," 179; Nasa'i, 71; Bukhari, "Adab," 74.
[8] Hakim, Al-Mustadrak, 3: 242.
[9] Said Nursi, Sözler, 459.
[10] Muslim, "Iman," 158; Ibn Maja, "Fitan," 1.
[11] Bukhari, "Iman," 22.

Pin It
  • 上創建。
版權所有 © 2024 法土拉.葛蘭正式網站。
fgulen.com是官方來源 Fethullah葛蘭,土耳其著名的學者和知識分子.